对比法,也叫对比分析法或者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对比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与等效替代法相似。对比法,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一般有三种对比:人物对比、场面对比、细节对比。
对比分析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依靠母语进行翻译和对比:依靠母语进行翻译和对比是自觉对比法的唯一的特殊性原则。母语与外语相互翻译和对比是自觉理解和掌握外语的根本手段,是学生自觉学习外语的基础。自觉对比法的自觉性与直接法的机械性、无意识性是针锋相对的。因此,翻译和对比贯穿在自觉对比法外语教学的全过程。
语言规则指导语言实践:自觉对比法强调讲解语法规则,对比外语和母语的语法现象。编写外语教材以语言规则为主要线索。外语教学首先要求掌握语法知识,再在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实践。没有语言规则的理论指导的语言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不自觉的实践。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是自觉理解和掌握外语的基础。对比外语和母语语法现象的异同,能促进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和防止它的负迁移作用。
在分析理解语言知识基础上模仿:语言材料首先要进行分析讲解语法规则,并用母语进行翻译、比较从而理解其意。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才是自觉的模仿,自觉的学习,才能达到正确的模仿、操练和牢固的记忆。
在书面语基础上进行口语教学:书面语是外语教学的基础。阅读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手段。视觉感知外语是最可靠的感知,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口语要在书面语基础上进行训练和培养,才能获得有效的发展。
由分析到综合:外语语言材料的安排和教学,采用由分析到综合的顺序,即语音——词汇——句子——课文。外语教学一开始设置一个语音阶段,孤立地学习字母和语音,然后由语音组成单词,再由单词组成词组、句子,由句子再组成课文。外语教学先分析性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再综合性地掌握句子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