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参考报 | 2021-03-25 09:42:55 |
力挺养老服务业 新一轮支持政策蓄势待发
多部门密集调研部署,长期护理保险有望加速铺开
作为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领域,我国养老服务业正迎来新一轮政策力挺。“十四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均作出相关部署。《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日,有关部委围绕发展养老服务业展开密集调研和部署,多地加紧谋划出台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规划,更多扶持举措将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在近五年试点中取得初步成效,有望加速铺开。
数据显示,我国超过60岁的老龄人口已达2.6亿多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单设一章节,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
“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支撑。”民政部部长李纪恒日前表示,未来将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多样化水平;优化机构养老,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加强医养康养相结合,尽可能满足老年人最迫切的失能照护刚需。
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部署。记者了解到,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专题会议日前召开,强调要探索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更加清晰地界定基本养老服务的具体项目和内容。要推动基本养老服务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的衔接,增强制度之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衔接配套。要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和资源支持。
多地也围绕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谋划出台新一轮支持举措。3月22日,《山东省省级养老服务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出炉。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孟强介绍,今年山东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请省政府发布“十四五”山东省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意见。
自3月20日起,《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内容涵盖居家、社区、机构等各类养老服务形态,并将建立长期护理险保障机制、深化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等纳入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加快在全国加速铺开,成为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业的重要发力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此前发布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
所谓长期护理保险,是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专门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的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一种社会保险,又被称为社保“第六险”。2016年起,上海市、重庆市等15个城市先行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0年,第二批城市开始试点。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49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
不少地方都在积极参与。广西南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3月1日启动实施。据悉,该市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作为先行试点实施对象,条件成熟后再逐步扩大制度覆盖人群及保障范围。在云南昆明,目前已正式受理长护险失能评定申请,定点机构遴选工作也陆续展开。
作为北京市唯一的长护险试点地区,石景山区目前已经有1715人享受长护险待遇。石景山区医保局局长李凤芹表示,长护险在推行中面临一定的困难,比如全国各地关于失能评估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统一与规范,但总体上看,对其未来全面推开充满信心。通过完善机制,提供资金支持,搭建服务体系、标准体系,能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当前,各地对长护险试点的态度非常积极,其关键就是能够促进当地养老服务业。”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近年来,我国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迭出,大力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培育养老服务人员队伍,这些都是供给端的推力。但各类调查均显示,居家养老是首要需求,其次才是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而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地区经验看,该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张盈华指出,一是符合条件的人可以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本上可以解决护理费问题;二是纳入长护险服务名单的协议机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都要受到政府监督,老百姓的顾虑也消除了。这些形成了需求端的拉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已在摸底调研长护险试点情况。记者了解到,近日,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参与长护险试点服务情况进行书面调研,要求公司报送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参与长护险试点业务情况。
“长护险制度的落地不仅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养服务,还将带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助力商业保险创新和养老机构的转型发展。”泰康养老总公司照护保险部负责人黄春芳告诉记者。据悉,截至2021年2月底,泰康在荆门、成都、广州、宁波等18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嘉兴、无锡等19个非国家级试点城市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工作,服务参保人群超过2700万,累计待遇支付逾3.8亿元。
张盈华也指出,长护险的全面推开,主要取决于筹资机制、服务标准、评估标准等的统一,目前可先从城镇职工起步,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到居民。待第二批试点评估后,一系列标准相继出台,试点经验得到普遍认可,便可全面推行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者:班娟娟)
2022-01-12 16:37:56
2022-01-12 16:35:51
2022-01-12 16:33:46
2022-01-12 16:31:37
2022-01-12 16:23:37
2022-01-10 23:50:47
2022-01-10 23:50:44
2022-01-10 23:50:28
2022-01-10 23:49:46
2022-01-10 23:49:40
2022-01-10 23:49:36
2022-01-10 16:58:03
2022-01-10 16:55:04
2022-01-10 16:52:42
2022-01-10 16:50:33
2022-01-10 16:47:29
2022-01-10 16:36:07
2022-01-10 16:34:44
2022-01-10 16:34:37
2022-01-10 16:34:32
2022-01-10 16:34:26
2022-01-10 16:34:23
2022-01-10 16:12:37
2022-01-10 15:29:11
2022-01-10 15:17:57
2022-01-10 15:13:38
2022-01-10 15:09:07
2022-01-10 15:06:46
2022-01-10 15:00:54
2022-01-10 14:58:48
2022-01-10 14:44:41
2022-01-10 14:37:13
2022-01-10 12:04:30
2022-01-10 11:05:30
2022-01-10 11:03:01
2022-01-10 11:01:18
2022-01-10 10:46:24
2022-01-10 10:26:59
2022-01-10 10:22:55
2022-01-10 10:16:57
2022-01-10 10:08:05
2022-01-10 10:03:29
2022-01-10 10:02:08
2022-01-10 09:32:02
2022-01-10 08:59:32
2022-01-10 08:43:11
2022-01-10 08:32:05
2022-01-10 08:24:26
2022-01-10 08:17:51
2022-01-10 08:14:12
2022-01-09 17:10:02
2022-01-09 11:42:38
2022-01-08 14:14:03
2022-01-08 14:02:46
2022-01-07 22:27:18
2022-01-07 22:26:23
2022-01-07 22:25:41
2022-01-07 17:24:23
2022-01-07 16:39:41
2022-01-07 16:36:27
2022-01-07 16:30:57
2022-01-07 16:18:03
2022-01-07 16:08:57
2022-01-07 15:58:32
2022-01-07 15:58:20
2022-01-07 15:49:44
2022-01-07 15:31:33
2022-01-07 15:19:10
2022-01-07 15:09:59
2022-01-07 15:04:22
2022-01-07 15:04:18
2022-01-07 15:04:14
2022-01-07 15:04:10
2022-01-07 15:04:06
2022-01-07 15:04:02
2022-01-07 11:59:10
2022-01-07 10:56:03
2022-01-07 10:50:14
2022-01-07 10:41:11
2022-01-07 10:34:51
2022-01-07 10:27:42
2022-01-07 10:19:35
2022-01-07 10:15:46
2022-01-07 10:08:05
2022-01-07 10:04:02
2022-01-07 09:59:42
2022-01-07 09:46:39
2022-01-07 09:20:56
2022-01-07 09:15:25
2022-01-07 09:09:44
2022-01-07 08:43:15
2022-01-06 23:07:55
2022-01-06 23:07:48
2022-01-06 23:07:44
2022-01-06 23:07:22
2022-01-06 23:07:18
2022-01-06 17:07:00
2022-01-06 17:00:29
2022-01-06 16:55:06
2022-01-06 16:49:08
2022-01-06 16:46:42
2022-01-06 16:39:47
2022-01-06 16:35:47
2022-01-06 16:27:44
2022-01-06 16:05:49